目录
文学理论探讨
文化符号学中的“象征”康澄;1-8+156
西方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含义及其嬗变王雅华;9-18+156综论与评述
十四行诗与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想的嬗变赵元;19-27+156
审美与道德——沃尔特·佩特的唯美主义道德观陈丽;28-37+156
简·奥斯丁经典化的知识条件龚龑;38-46+157
此味与彼味——中国与波斯古典诗学味论例说刘英军;47-55+157文本分析与阐释
替身之死:解读《伊利亚特》卷十六陈戎女;56-66+157
贺拉斯的“中庸”与《书简》卷一时霄;67-75+157-158
约翰逊《诗人传》的三元结构及其革新意义叶丽贤;76-84+158
火的化身——毕肖普《渔房》和柯尔律治《古舟子咏》的文体和意象范祎;85-91+158
《丹尼尔·德隆达》中的音乐趣味何畅;92-99+158-159
乔伊斯小说非本质主义民族认同的多维度建构吴庆军;100-109+159
现实主义抑或后现代主义?——《赎罪》的编史元小说元素探析梁晓晖;110-118+159
泰戈尔《格比尔百咏》对印度神秘主义思想史的建构张忞煜;119-125+159
自坟墓中回望人生——论《基列家书》中的记忆书写李靓;126-132+160
从厨房说起:《婚礼的成员》中的空间转换田颖;133-141+160
从他性到同一——论勒克莱齐奥作品中的风景与女性樊艳梅;142-151+160信息与动态
悼念高莽同志李毓榛;152-154
2017年北京大学“东方文学研究:互动与影响”暑期学校侧记吴杰伟;154-155
欢迎订阅《国外文学》161